JRS直播网

亚洲杯中国对吉尔吉斯斯坦:球员尽力,教练不背锅,足协才是问题所在

时间: 来源:JRS直播网

亚洲杯,中国对阵吉尔吉斯斯坦,上半场以0-1的比分结束,中国队落后。场上,球不稳定,传球不准确,配合不熟练,球员对球的注意力不集中。在中亚小国的压制下,对手至少有三次绝对的得分机会。可悲的是,场上的11名球员是目前可以选出的最佳人选。中国队过去、现在和未来基本上都没什么希望。一个词:弱。

要怪球员吗?不,每个球员都想踢好球,职业运动员肯定不喜欢失败的感觉。要怪教练吗?不,里皮是世界杯冠军教练,除了里皮,世界著名教练都失败了。球员和教练都换了又换,球队还是踢不好。显然,足协应该承担责任,足协承担责任没有错。

如果把球员看成是一种商品,那么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这种商品的质量太差了。该怎么办呢?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依靠贸易保护、人为制造贸易壁垒是绝对不可能提高国货竞争力的,但足协却不这么认为。在中国的顶级联赛中超联赛国内足球联赛外援制度,足协的政策是限制每支球队引进外援的数量和上场时间,希望通过这个政策保证球员的上场时间,从而提高球员的竞技水平。

但这项政策十余年来不仅未能提升中国足球的竞技水平,还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当外援供给被人为干预后,愿意来华踢球的优质外援就成了稀缺资源,可想而知,外援的身价和薪资被炒到天价,也大大增加了俱乐部的运营成本。另外两个负面后果是国内球员薪资水平被压缩,俱乐部青训投入被压缩。

足协的第二个愚蠢政策,就是强制限制U23球员的上场人数和上场时间。中国有句成语叫“拔苗助长”,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在职业球员的赛场上,哪些球员该上场,哪些球员不该上场,只能由教练根据球员的竞技水平和状态来决定。足协的规定,就像政府规定企业必须雇佣一定数量的30岁以下员工一样。结果,很多24岁以上的国内球员,因为得不到公平的竞争机会,失去了在顶级联赛的工作。请注意,每一个24岁的球员,都曾是23岁的球员。提高球员的竞技水平,不是足协的事,而是俱乐部的事。

足协的第三个傻政策是青训,我这里列一个公式,来揭秘一个社会对足球青训的投入到底是什么性质的。

热衷于参与足球青训

= 参与足球运动的预期收益 - 参与足球运动的机会成本

=成为职业球员的成功概率*职业球员的收入水平+(1-成为职业球员的成功概率)*预期收入水平-从事其他工作的成功概率*其他工作的收入水平

我们来逐一分析一下这些因素:

1、职业球员成才的概率:这个因素是足协可以控制的。其实,如果足协多办联赛,多办球队,提高联赛组织水平,就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青训也会有更多的年轻球员。注意,中国不缺球探,不缺人才,缺的是赛道。所以,任何增加职业球员就业机会的政策,我们都要支持。

2、预期收入水平:这个因素足协也是可以控制的国内足球联赛外援制度,职业球员的收入水平越高,越能吸引年轻人从事这个职业。可惜足协的政策是与此相反的,工资帽。很多人说中国职业球员的工资水平已经很高了,为什么还要涨工资?没错,现在国内球员的高收入水平就是因为限制外援数量造成的,这不是一个均衡的价格。想想看,一个受到贸易壁垒保护的国货,怎么会贵呢?一旦对外援的管制放开,让国内球员可以和世界各国各个水平的球员公平竞争,你放心,商品的价格马上就会回归到合理的价格水平。

3、不成为职业球员之后的预期收入。这个因素足协是没有办法控制的。这个因素决定了两类国家会成为足球强国。一类是社会福利很好的国家,比如欧洲强国。你踢球踢不成功,还有社保养着你,不用担心。另一类是经济特别差的国家,比如南美强国、非洲、战乱的伊拉克。反正不踢球也没有别的出路。所以这个因素决定了在我们国家,只有富裕家庭的孩子才会踢足球,因为他们承受得起失败的代价。

4、从事​​其他职业的机会成本。我国和印度就是两个典型例子,经济越好,个人的机会就越多,读书的预期收益就越高越稳定,谁还去踢足球呢?

那么当我们的球员技术水平不是世界一流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把赛事组织、裁判、制度设计的水平做到世界一流呢?可惜的是,足协没有注意到需要关注的地方。作为制度的设计者,足协天天想的就是怎么引导厂家生产产品,希望这种计划经济能提高国货在世界上的竞争力。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计划经济是死路一条。

因此国内足球联赛外援制度,中国足球的解药是创造更多足球就业岗位,消除贸易壁垒,增加自由市场竞争,不限制外援,提高职业球员的收入水平。减少行政干预。足球不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可以完全交给市场。(完)

写完这篇文章,我发现中国队确实扭转了局面,但是扭转并不能改变中国足球存在上述问题的事实,请大家转发,让足协领导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