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S直播网

篮球世界杯总决赛:国际篮球版沃神为中国篮球把脉

时间: 来源:JRS直播网

欧洲篮球最高年薪_欧洲篮球年薪排行榜_欧洲篮球联赛球员年薪

我之所以请卡齐亚来为中国篮球把脉,是因为他是一个局外人。“在场的人很迷茫,但旁观者看得更清楚。”局外人有时候比我们看得更清楚,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作为一位熟悉各国(尤其是欧洲国家)篮球文化的资深记者,他的建议肯定比我一个无名小卒专业得多。第三点,中国男篮刚刚输球,全国人民都在想办法、想办法解决。作为局内人,不管我是否了解,我也想插一脚。

好,我们进入正题。我和卡恰就中国篮球进行了二十多分钟的深入交流。其实我们主要谈了三个问题:1、中国篮球到底出了什么问题?2、中国篮球怎么治?3、意大利草根篮球是什么样的?我之所以想谈第三个问题,是因为我知道,要想知道一条河为什么会干涸,就必须追溯到它的源头,而草根篮球就是国家队的源头。

为了不在国际友人面前显得胆怯,我开门见山地说:“我们联赛很好,我们……”说到一半,我发现卡齐亚面露尴尬,于是下意识地停顿了一下。这时,他打断道:“你觉得好吗?”我没多想,像敲蒜一样点头,因为在我看来,CBA联赛毫无争议是亚洲最好、世界前三的联赛——当然,我得出结论的出发点是球员的薪水和观众的规模。

“在欧洲,我们不这么认为。”卡齐亚撇了撇嘴,他看出了我的疑惑,进一步解释道,“在CBA,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美国人,他们可以很轻松的拿到40+,但中国本土球员很难做到这一点。”

我不得不承认卡齐亚说的没错,但我还是想挽回面子:“但是这些外援在这里能赚很多钱。”卡齐亚表示同意,并补充道:“足球也是一样。”

正当我暗自庆幸自己扭转了局势时,卡齐亚又开口了:“如果你不付更多的钱,他们就不会来,因为你的联盟缺乏竞争力。像鲍比·布朗、莫泰尤纳斯和弗雷戴特这样的球员,如果你每年付给他们50万美元,他们也不会来,但如果你愿意每年付给他们400万美元,他们就会来。”

我一时无语,卡齐亚说的有道理,就拿弗雷戴特来说吧,上赛季开始前他就明确表示,自己的终极目标是重返NBA,欧洲球队,尤其是像帕纳辛奈科斯这样的豪门,显然更接近NBA,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愿意损失一些薪水。

CBA联赛缺乏竞争力,这是不争的事实,迫使我们不得不用高价合同引进外援。很多球迷调侃:“有钱人太多,快来吧。”我非常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我们不傻,只是没办法。

如果联赛水平上不去,中国男篮的水平也不会上去,我觉得这两者是正相关的。

长期以来,我们联赛中存在着两派,本土派和“西化”派。前者希望加强对外援的限制,给予中国球员更多球权,让本土球员积累经验;后者希望放宽对外援的限制,提升联赛竞争力,但这种声音很微弱,几乎无声。毕竟从时间线来看,中国男篮的没落和外援实力的增强是同步的。

我不懂篮球,无法评判两种说法究竟孰对孰错,也无意做“保护主义”的论证。但我略懂自然规律,很清楚把两件仅仅相关的事情拧在一起说成是因果关系,肯定有些草率,有简单归因的嫌疑——如果一个人们上路不捡东西、晚上不锁门的小区突然遭遇盗窃,你能直接把盗窃罪加到新住户头上吗?

我并不是说本土派的观点一定是错的,我只想说,他们的观点没有经过实证研究,逻辑不自洽欧洲篮球联赛球员年薪,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就堵住了更多外援进入CBA的路欧洲篮球联赛球员年薪,真是哭笑不得,更何况有些本土派开出的药方,还真不怎么样。

比如,有地方人士提出,要把国内最好的三四十名篮球运动员集中起来,加强与欧洲、南美等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竞争。且不说资金从哪里来,俱乐部恐怕也不会同意篮协的。换个说法,难道欧洲、南美的球员就比CBA的外援强吗?我不这么认为,何必远道而来?

如果真要学,莫蒂的脚步,菲尔德的传球,弗雷戴特的射门……哪一个你学的不够?据我所知,除了少数性格有问题的外援,大部分外援都愿意帮本土球员一把。就算你们队没有他们,你们难道不能一遍遍地在外援身上练疯狗式防守吗?你们自己能防死约瑟夫杨,防住波兰队的斯劳特应该没问题。

如果能解决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中国男篮可以通过在更具竞争性的环境中训练来治愈自己的问题。既然我们的联赛暂时无法提供这样的环境,我们不妨出国。我们有很多先驱,但他们都在 NBA 打出了名堂。卡齐亚强烈建议我们适龄的球员去欧洲和 NCAA 碰碰运气。

NCAA还好,毕竟是NBA的继承者。欧洲就不好了,经常被国内球迷看不起,说它“不合适”、“毁人”,对它百般挑剔,好像除了NBA什么都不如。那种可怜又卑鄙的精神,啧啧,算了。

何不睁开眼睛看看,欧洲篮球乃至世界篮球和美国篮球的差距越来越小,不就是因为派系之间的分野越来越模糊,不同地方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吗?很多人都在说,中国篮球应该回归“小、快、灵”的优良传统,我觉得这都是党派之争,如果中国有20个本土球员能打得过外援,你还会在乎风格吗?复兴“小、快、灵”只是在浪费时间,历史的刻度印刻在我们心里,但时间的车轮早已远去。

如果我们对“交换”二字的理解还局限于联赛内部的自由转会,那么中国篮球就不会有历史性的突破。因此,“交换”的概念必须拓展到全球层面。但尴尬的是,有能力出国的不愿意去,愿意出国的却去不了。问题就出在一个“钱”字上。

试想一下,你年薪百万,但能力还是有所欠缺。这时候有公司告诉你:“来我们这里吧,我们给你十万的年薪,但你的能力可能会突飞猛进。”你会如何选择?如果你的最终目的是赚钱,那你肯定不会跳槽,因为承担不起风险。如果能力不变,但青春没了,后悔都来不及。对应到篮球上:如果去欧洲和留在CBA,薪资差距可能5-8倍,球员不会去,哪怕对方是扎尔基里斯这样的超级富豪球队,球员也不会去。

所以我甚至想到了一个极端的做法,强行设定CBA的工资帽和球员的个人最高工资,会不会逼迫球员去海外淘金。当然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打篮球无利可图之后,打篮球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在一个崇尚功利的社会里,这的确是一个可能的结果——当然,我们也有仰望星空的人,但比例比较少(或者说少很多)。

那么我们讲完了篮球人口基数,再讲草根篮球。中国篮球最值得骄傲的,我想,不是“庞大”的联赛,也不是多次闯入世界冠军八强,而是“3亿篮球迷”。现在想想,“3亿”可能是一个峰值,甚至包括只完整看过或打过一场比赛的球迷,但除去水分,我们的篮球人口基数还是很大的。再小的力量,乘以庞大的基数,也能排山倒海。

但事实上,我们没有这样的实力,我们的篮球还很弱。有人说黄种人不行,可能吧,因为当年我们的短跑、游泳很差劲的时候,很多人也这么说过。种族能决定多少东西?没人计算过,但我知道,以我们在篮球方面所做的工作,我们没有资格谈种族问题。种族论是所有方法都用尽,仍然难以挽救危机时的唯一答案,是孙悟空用金箍棒给唐僧画的圈圈!只要我们的工作还有进步的空间,就不要谈种族问题。

于是我和卡西亚聊起了草根篮球。这次篮球世界杯,意大利只排在第十,比中国好多了。他们还有几位现役的NBA球员:加里纳利、贝里内利、尼科洛·梅利。如果他们比我们强,那一定有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的地方。至于我们能不能向他们学习,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研究了加里纳利、贝里内利、尼科洛·梅利以及意大利“平行秀”巴尼亚尼的履历,发现他们四个人走的路几乎一样,都是在最正宗的意大利篮球教育下成长起来,从高中(甚至更早)开始职业生涯(注意不是青年队),从第二甚至第三联赛升级打怪,在第一联赛成名后通过选秀或者自由球员身份进入NBA。

他们的履历让我意识到了五个问题:1、我们只有两个级别的职业联赛(而且还不能升降级)是远远不够的;2、有人提倡的CBA俱乐部青年队组队参加NBL的建议是可行的——事实上,欧洲的一些豪门就是这么做的;3、在球员年龄不变的前提下,放宽有天赋的球员进入CBA的年龄限制也是合理的;4、意大利的草根篮球挺有格调的;5、前三个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所以我们先说草根篮球。

卡齐亚告诉我,意大利没有类似NCAA的大学联赛,我就扯下T恤上的“CUBA”字样,向他“炫耀”:“我们有。”但你知道,CUBA联赛目前给CBA输送血液的能力都相当不足,更别说给国家队输送血液了。

他还告诉我,高中有很多篮球场,但篮球教育在学校并不普遍。如果要运动,可以选择足球、排球甚至其他运动,不一定非要篮球。不过,意大利有很多“篮球学校”——其实就是我们这里的篮球训练营,放学后、周末、节假日、寒暑假都可以参加。

以卡恰居住的米兰为例,那里有很多篮球学校,价格完全是普通家庭可以承受的。“一点都不贵,我估算每月只要50-100欧元,每周2-3次(每月8.5-12.9次),每节课1.5小时。”我们可以简单换算一下,2018年米兰人均GDP为6.9万美元,换算成每天189.4美元,可以买到24.1-73.3小时的课程。

这里我扯远了,在我的国家,篮球训练几乎没有正规的课程,只有周末班和冬夏令营,不可能像意大利孩子那样,一周去2-3次训练营。想去吗?作业写完了吗?课文背完了吗?我不是说这样不好,只是想说,学习和篮球往往是无法兼顾的,至少大部分孩子是无法兼顾的。

言归正传,米兰的房价是意大利最贵的,那么在我国能与之匹敌的城市自然就只有北京和上海了。

先看北京。一位在大型篮球训练营工作的资深教练告诉我,他们的课程价格是11800元/40节课,每节课2小时,每小时147.5元。而北京2018年的人均GDP是多少呢?14.02万元,每天384.1元,可以买到2.6小时的课程(远不及米兰的十分之一)。教练提到,“不知道另一家大型机构的价格,但比我们便宜。”

在上海,一家中型篮球训练营的负责人告诉我,他们的平均价格是“每节课135元左右,每节课100分钟”,每小时81元。大型机构一节课估计要“200元以上”,每小时120元,和北京的情况差不多。但上海2018年的人均GDP是13.5万元,不如北京。

可以看出,相对于各城市GDP,米兰的篮球学费要比北京、上海低很多。这个差距不是中国家长专项训练的热情可以弥补的,就算能弥补,也会优先考虑钢琴、音乐等更“有用”的课程。相比一些二三线城市甚至农村,北京、上海的情况还算不错,至少只要你想学,付得起学费,就能有地方学。

国内篮球培训为何这么贵?负责人告诉我:“很大一部分钱赚两个来源:1、场地(注:大部分机构没有自己的场地);2、投资人。”降价不是办法,“降了会要了你的命。”篮球不同于文化课,可以一对一精品课,也可以一对一几百人的大课。篮球课对场地的依赖性极强,每半场只有15-18个人,“8-10个人就是成本。”

如此巨大的价格差异让我对卡齐亚提供的数据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于是我请他提供更准确的数据。经过一番调查,他告诉我:“学费根据训练营的级别而定,一般是每学年250-500欧元。每学年从9月(或10月)到次年6月,每月25-50欧元。”

结果比他第一次给我的价格还要便宜。意大利人控制着篮球训练营的价格,所以他们的篮球并没有成为中产阶级或富裕家庭的专属运动,贫困家庭的孩子也照样能学得起篮球。那么他们是如何控制成本的呢?教练工资低是一个重要原因。卡齐亚告诉我,意大利篮球学校的教练大多是兼职教练,他们有全职工作,教篮球只是业余爱好,所以收费很低。

这让我想起立陶宛的二级联赛,球员的薪水远低于中国普通程序员,但他们依然知足。我只能在文章中感叹“低欲望社会好”。意大利是福利社会,普通上班族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所以有资本“为梦想窒息”。如果中国年轻人这么做,恐怕会被批评“为梦想熄灭心志”。

这些意大利教练有的有职业背景,有的没有,不知道他们的训练水平怎么样,反正贝里内利、加里纳利、巴尼亚尼、梅利都是他们培养出来的,哦对了还有一个人,那就是“黑曼巴”科比。

科比童年的一部分时间是在意大利与父亲一起度过的,正是在那里他接受了篮球启蒙。2013年,科比在接受《体育画报》采访时批评了AAU(美国业余体育联合会)欧洲篮球联赛球员年薪,并称赞了意大利的草根篮球教育。“在意大利长大是一种幸福,与此同时,美国篮球被AAU搞得一团糟,太依赖力量和运动能力了。幸运的是,我没有接受过这种教育。相反,基本功被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脚步、脚步、脚步,如何创造空间,如何运球,如何护球,如何投篮。”

一代又一代优秀球员在这个体系中成长,然后又“反哺”这个体系,培养出更年轻的篮球迷。这是意大利篮球的良性循环。而我们类似的循环显然还没有建立起来,或者说循环的速度还太慢。

这个周期是长远的,前面讲的“走出去”是当前的事情,两个周期都不能忽视。

福利社会、低欲望社会是很多欧洲篮球运动员愿意扮演金字塔底层的原因之一。中国篮球要达到那个水平,恐怕还要等到人均GDP突破1.5万美元大关。当大家多谈理想,多愿意仰望星空的时候,中国篮球一定会迎来质的飞跃。当然,那是深层次的问题,不是我这种人能考虑的。

有球迷可能会质疑:委内瑞拉连饭都吃不起,但他们却没有停止发展篮球,所以不要总是拿经济发展水平当借口。这个问题我暂时无法回答,但如果以后有幸见到委内瑞拉篮球专家,我一定会问他这个问题,并将他的答案写成一篇文章。

当然,我这篇五千字的文章,连意大利的问题都没解释清楚。试想一下,二十分钟的聊天,能给你带来什么?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另外,如果你觉得中国篮球强弱无所谓,就当没看过我的文章吧。

注:Kazia还提到了一些文化和传统的原因,我认为这些原因太抽象,因此没有包含在本文中。

上一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