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场馆的智能化建设前景广阔
(二)从体育场馆、场地供给来看
从体育场馆和场馆供应来看,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有体育场地397.1万个,全国球类体育场地248.1万个。 足球、篮球、排球比赛场地127.69万个,占51.47%; 乒乓球、羽毛球场地111.07万个,占44.77%; 其他球类运动场馆9.34万个,占3.76%。 全国有冰雪运动场馆2261个,全民健身路径92.93万条。 健身场所分布极不均匀。 未来,专项运动场馆智能化仍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三)从人均体育场地数量来看
虽然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逐年增加,但仍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截至2021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41平方米,而世界发达国家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为7平方米。 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仍有4.8平方米左右的差距,与美国、日本的差距更为明显,美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为16平方米,日本甚至更高达19平方米。 虽然国内人均体育场馆面积逐年增加,但仍严重不足体育竞赛市场,体育场馆建设仍有较大发展潜力。
3、行业壁垒
(1) 专业经验障碍
由于体育场馆的智能化设计和实施依赖于对各种体育赛事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设计和制造工艺需要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的赛事规则和特点实时改进和调整,通常可以承担这一任务。此类业务的优质企业必须对体育产业有深入、充分的了解,并在长期积累经验的过程中,需要开发和完善各种适合体育场馆的智能系统,服务于专业比赛、全民健身、场馆运营管理等各种需求。 专业经验的障碍主要体现在如何将核心技术构建的软硬件系统适应体育场馆和体育赛事的使用和运营。 这一因素决定了体育场馆智能化对专业经验的门槛很高。 只有全面积累各类活动的经验,才能不断优化和加深对各类活动的理解,从而提供更加细致、高度适配的专业服务。 服务。 从实践角度来看,体育场馆业主看重历史上成功实施的案例。 具有大型、知名体育赛事场馆服务经验的企业通常能够在竞争中胜出。 对于新进入的企业来说,由于缺乏项目经验,在市场开拓方面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二)技术壁垒
体育场馆的智能化决定了体育场馆的功能质量,其重要地位决定了其较高的技术含量。 体育场馆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涉及多门类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涵盖建筑设计、体育、计算机信息技术、自动化、网络、通信、机电、经济等不同领域。 它是多学科的综合融合。 应用。 技术人员除了具备通信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射频技术等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底层协议、实时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 掌握这些技术并熟练运用在体育场馆智能化建设领域,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 另外,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很强,体育场馆业主在购买产品后必须要求企业提供及时、专业、长期的服务。 因此,技术因素是限制其他企业进入该行业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专业人才壁垒
体育场馆智能化产业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体育竞赛市场,对从业人员综合技术能力要求较高。 从业人员除了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外,还必须深入了解体育场馆的工作标准以及各类赛事的规则和特点。 企业只有拥有足够数量的综合性人才,才能保证在该领域的持续竞争力。 目前,我国从事该类业务的高级综合性专业人才短缺,且这些人才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从而形成了较强的行业进入壁垒。
(4)品牌壁垒
随着智慧场馆要求的提高体育竞赛市场,体育场馆建设的投资越来越多。 与过去体育场馆建设项目投资仅数千万至数亿元相比,现在体育场馆总体投资已超过数十亿元。 虽然智能系统的设计和产品供应只是体育场馆中较小的一个细分领域,但随着整体投资规模的扩大以及对智慧体育场馆要求的提高,该细分领域的投资规模势必会增加。 增加。 这决定了用户在寻找智能系统咨询服务和购买产品时会持谨慎态度。 他们通常会选择具有多年行业经验、在市场上有良好品牌形象的公司。 这导致了这个行业有一定程度的专业性。 品牌壁垒。
《2022-2028年体育场馆智能化产业市场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