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S直播网

排球理论课教案:了解场地尺寸与比赛站位轮换

时间: 来源:JRS直播网

授课老师:**吴 年级:一年级 2012年9月1日

教学内容:排球场地的标准尺寸、描述及比赛位置的轮换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生将对排球场地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并

比赛中位置轮换的重要性。

重点:1.排球场地的大小及注意事项

2. 比赛中球员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难点:游戏中的进攻和防守定位

教学方式:讲授法、示范法

教学过程:排球是一项男女老少均可参与的、适度而有趣的运动项目。

可以参与的室内娱乐活动。排球场地设备简单,比赛

规则很容易掌握。你可以在球场上打球和训练,或者

一般来说,空地上的活动可大可小,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

不同性别、体格和训练水平的人。

1.场地区域划分

1、比赛场地:比赛场地包括比赛区域和无障碍区域,形状对称。

长方形。

2.场地:比赛场地为长18米、宽9米的长方形,四边宽度至少为3米。

无障碍区域。比赛场地上方至少应有无障碍空间。

7米,中间没有任何障碍物。国际排联世界比赛场地

边线外的无障碍区域至少宽5米,端线外的无障碍区域至少宽8米。

比赛场地上方的净空高度不得低于12.5米。

奥运会比赛中,无障碍区边线外宽度不得少于6米,

宽9米。

3.比赛场地表面:

1)比赛场地地面必须平整、水平、均匀。

不得存在任何可能对球员造成伤害的隐患。

国际排联世界比赛场馆只能用木材建造。

任何场地均须事先得到国际排联的批准。

2)室内比赛场地的地板必须为浅色。

比赛场地边界为白色,比赛区域与无障碍区域有所区别。

的颜色。

场地上画有 4 条线:

1)所有边界线宽度均为5厘米,其颜色应与地面及其他涂漆物品一致。

线条不同的灯光颜色。

2) 边界:两条边线和两条端线界定了比赛区域。

场线和端线都包含在比赛场地的面积内。

3)中线是网下两条边线中点的连线。

比赛场地分为两个相等的区域,长9米,宽9米。

2. 比赛中球员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发球者击球时,双方球员必须按照

按轮换顺序排列(发球员除外)。球员位置编号如下: ① 三名球员

网边的球员是前排球员,应占据 4 号位置(前排左)、3 号位置

② 其余三人为后排球员,占

按照第5个位置(后排左)、第6个位置(后排中央)和第1个位置(后排右)。

相对位置: ① 每个后排球员必须比其对应球员的位置略高。

前排球员距离球网较远。 ② 前排和后排球员必须分别遵守上述规则。

球员的水平顺序位置由他们的脚接触地面的位置决定。

规则及操作如下: ① 前排每位球员必须有至少一只脚

他对应的后排球员的脚更靠近中线。

侧面球员的脚至少有一部分必须比同一排中间球员的双脚长。

球发出后,球员可以在自己的场地上打球,

在无障碍区域内自由移动,占据任意位置。

顺序由阵容表决定,由发球顺序和球员位置控制。

当接球队获得发球权时,该队的球员必须顺时针旋转一圈。

位置:2号位球员轮流在1号位发球,1号位球员轮流在2号位发球。

如果一支球队没有按照轮换顺序发球,则判定

该队犯规轮换

家庭作业:课外活动的时候去排球场看看具体的分队和人数。

位置和旋转方向。

课后总结:

排球理论课程计划(二)

教学内容:了解排球运动的概况

教学目标: 1.了解排球运动的起源、传播和发展

2、了解排球运动在中国及世界的发展情况。

3.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

为教学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排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难点:排球运动的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法、讨论法。

主题:排球入门

1.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据史料记载,排球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

马萨诸塞州霍利奥克基督教青年会体育部主任威廉·摩根认为,

深受大众喜爱的篮球运动本身就相当激烈,因此,一项更加温和、适合各年龄段的运动应运而生。

室内游戏。1896 年,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市学校的 Art

摩根游戏被英国人命名为“”,并沿用至今。

世界上第一届排球锦标赛于1897年在斯普林菲尔德体育学院举行。

摩根制定了排球规则,有力地促进了排球运动的发展。

1906 年,一位名叫约克的美国军官将排球带到了古巴。1908 年,

1910年,排球传入日本,1910年传入菲律宾。排球后来于1917年传入欧洲。

先传入法国,后又传入苏联、波兰等东欧国家。

1913年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1947年,世界排球组织---

国际排球联合会成立,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规则也逐渐完善。

1964年,排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2.排球运动的特点

1.形式多样,群众吸引力强

排球运动的场地和设备比较简单,可以设置在室内,也可以设置在室外。

排球可以在地面、沙地、草地、雪地,甚至水中进行。

比赛形式多种多样,规则简单易懂、可以随时更改。

负荷可大可小,适合不同年龄、性别、体质、训练水平在不同环境下的人

因此群众性活动十分广泛。

2.技术的全面性、专业性高

在排球运动中,任何位置的球员都必须参与防守和进攻;

在大多数形式的游戏中,规则还要求玩家轮换位置。

掌握各种进攻和防御技巧。

球被击中后不能再拿,同一名球员不能连续击球两次,每队可以根据要求击球多次。

规则等特点决定了排球运动技术需要较高的技巧性。

3. 激烈对抗与严格的集体主义

排球比赛中双方的攻防转换总是在激烈的对抗中进行的。

对抗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网前扣球和拦网。争夺一分的比赛通常要经过七

八轮比赛。比赛级别越高,竞争越激烈。

在规则允许的三次击球机会下,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巧妙的配合,

激烈的攻防转换、完美的战术配合,体现了严谨的团队精神。

4.轻松娱乐、优雅休闲

排球是一项可以以多种形式进行的体育运动。你可以对着球网打球,也可以在圆圈里打球。

您可以在海滩或草地等任何地方享受击球的乐趣。

双方的搏击不涉及任何肢体接触,安全又优雅,是人们娱乐和放松的理想方式。

5. 活动整体性、观赏性好

排球规则规定球可以触及身体的任何部位,使得技术动作越来越

多样化,可以运用手击、脚击、头击等手法,再加上前摔、摔

落地、滚转、跳跃等防守动作,从而扩大防守范围,增加踢球机会。

让比赛看上去激动人心,吸引观众,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

总之,现行排球规则赋予了排球运动新的活力,比赛时间也相对

缩短、固定时间,增加得分、失分手段,增加比赛场次,加强弱项。

球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胜负差距越来越大,观众的观看兴趣也越来越大,场馆气氛也变得热烈起来。

总之,新规则的实施增强和提高了排球比赛的观赏性,对这项运动的发展是有利的。

动态发展和市场形成。

6. 进攻和防守技术的双重性

在排球比赛中,每种技术都可以得分,也可以失分。

进攻和防守具有双重性,排球技术都是进攻与防守、防守与进攻并存,进攻与防守相互转化的。

所以,技术要准确、熟练,要有攻击性,要准确。

3.排球的功能

(a)参加排球运动可以提高人们的力量、速度、敏捷性、耐力、

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如跳跃、协调、反应等,完善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

功能状态还可以培养机智、勇气、冷静、力量和果断等心理品质。

(2)可以培养团结协作、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训练和比赛排球课,可以增进运动队之间的交流,加强运动员之间的团结,促进

技术水平的提高。

(三)普及和提高体育水平,推动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丰富

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水平。

4、通过比赛开展国际交流,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团结。

增强国家威望,振奋民族精神。

四、我国排球运动发展概况

1. 六人制之前我国的排球运动

体育史学家一致认为,排球运动于1905年传入我国。

在马尼拉举办的首届东元大会上,东道主临时决定增加排球比赛。

主办国是唯一申请者,为了完成计划,坚持要求中国队参赛。

球队毫无准备,从田径队和足球队中挑选队员,组建了排球队。

在听完主持人对比赛方式、规则等介绍后,参赛队员正式进入比赛状态。

会后,比赛归来的广东队员们在广州进行了赛事宣传。

我国女子排球运动始于1921年广东运动会。

后来又经历了16人制、12人制、9人制、6人制的演变过程:

1905年至1919年,我国排球比赛采用16人制,16名球员分为

球员排成4排,每排4人,位置不轮换,当时水平很低,踢法也比较单一。

后来双方由来回传球发展到前两排中间球员打高球进攻,但还是有

沒有發生阻罰技術。

从 1919 年到 1927 年,采用 12 人制,12 名球员分为 3 排,每排

4 名球员,不轮换位置,技术发展到使用高手发球的地步,并出现了单人拦网

进攻从中路转移到两侧球员扣球。

从 1927 年到 1951 年,一直采用 9 人制。

过了好一会儿,9名队员才被分成3排,每排3个人,位置不轮换。

二、我国六人制排球运动发展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排球运动同其他体育运动一样,得到了迅速发展。

1951年,我国依据国际规则并结合国内情况,建立了6人制排球制度。

该规则已经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批准,并在全国范围内试行。

全国篮球、排球比赛正式采用6人制排球比赛。

我国六人制排球运动的发展概括起来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继承学习阶段(1951—1956年)

这一阶段主要继承了我国九人排的过顶传球和勾发球。

正面扣球和勾手扣球、快球和阻挡技术以及快球掩护进攻和集体阻挡

我们学习苏联、东欧的先进技术,逐步推广六人排球。

第二阶段:探索发展阶段(1956—1966年)

这一时期,各省、市、自治区都探索和发展了自己的特色。

周总理邀请小松弘文率领当时的世界冠军日本女排来访

华罗庚。他明确提出“三从一主”的训练原则,对当时的排球运动产生了很大影响。

这对我们探索自己的科技发展道路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第三阶段:低潮期(1966-1972年)

十年动乱,严重扰乱了正在兴起的排球运动。

刻苦培养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训练作风和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优良传统

系统被彻底摧毁了。

第四阶段:复苏(1972-1980)

1972年,召开三大球训练会议,总结经验教训,明确

制定了战术指导思想,制定了五年排球发展规划,建立了排球训练基地。

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培训。

第五阶段:巅峰阶段(1981年—1986年)

这期间,中国女排连续五年夺得世界冠军,男排则排名第五。

这两项成绩均为历史最好成绩。

第六阶段:低潮阶段(1980年代—2002年)

中国女排几经沉浮,男排则在没落之后排球课,依然没有赶上70年代末的水平。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水平。

第七阶段:复苏(2002 年至今)

女排曾夺得2002年世界杯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世界冠军,男排则

继续战斗。

5. 如何打排球

排球是一项由两支人数相当的球队在长18米、宽9米的场地上进行的运动。

距离球网中央一定高度,按规定用身体任何部位

一种集体进攻和防守的游戏,将球击入对方球场,但不让球落入本方球场。

反球遊戲。

排球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基本方法是后排右侧队员

在发球区,用一只手从网区直接将球击过网。

每方最多可以不持球将球击过网 3 次。一名球员不得连续击球 2 次。

比赛继续进行,直到球落地、出界或球员犯规。

场上6名球员分列前、后两排,发球方夺球后排球课,由该队的同一位球员

继续发球。接发球队得一分后,即可获得发球权。该队所有6名球员按照预先设定的发球规则发球

按照登记的发球顺序,下一个发球的球员将发球。

夺得球权的球队得一分,接发球权的球队夺得球权并获得发球权后得一分。

比赛分为五局三胜制和三局两胜制两种类型。计分方式也有两种:发球计分、

得分以每球计分制计算。最先达到规定分数的队伍获胜。

获胜的队伍。

6.世界排球锦标赛简介

(1)世界锦标赛:始于1947年。每4年举办一次。

(2)世界杯:1964年开始举办,每四年举办一次,比赛场地固定在日本。

书。

(3)奥运会:排球于1964年被列入东京奥运会,每4年举办一次。

沙滩排球于1996年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4)世界青年锦标赛:首届比赛于1977年在巴西举行,参赛球队年龄限制为

22岁以下,每四年一次。

(5)世界排球联赛(又称世界排球大奖赛):1993年开始。每年

举办过一次。

7.排球练习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排球虽然是一项基于网的运动,但它并不像足球、篮球、手球等球类运动那样是直接对抗的。

与其他运动一样,排球运动也存在身体受伤的风险,但排球运动的特点决定了参与者

球类运动的运动员仍然面临拉伤、擦伤和意外受伤的风险。

(1)增强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

了解排球运动的特点及容易发生伤病的部位和情况,从而

对可能发生的损害做好心理准备。

(2)加强综合性体能训练,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是预防锻炼的关键。

受伤是加强膝关节、肩关节、手指等关节活动的积极手段,

针对腕关节等相对较弱的部位进行训练。

(3)教练(教师)应认真学习教材,了解各教学训练课及练习的内容。

对容易造成伤害的技术动作,提前做好准备并采取相应措施。

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4)认真做好活动准备。活动内容和数量应根据所要进行的培训而定。

活动性质、参与者的个人情况和天气条件。

跳网等练习前应多做下肢的热身运动,发球、扣球前要多做练习。

做一些肩关节的热身运动。

最佳时间是1-4分钟,一般到身体暖和、稍微出汗为止。

数量可以很大。

作业:排球运动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排球是谁发明的,在我国是如何发展的?

什么?

排球理论课程计划(第 3 部分)

主题排球规则及比赛安排(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胜任简单的排球裁判工作

2.掌握排球比赛的主要规则

3. 学习理论课程使学生能够组织比赛

重点:了解比赛规则

难点:在实践中掌握规则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教学流程:

1. 课堂常规:师生相互问候并清点学生人数

2. 本课内容:主要规则和裁判方法

3. 讲座

1. 排球规则

1. 发球犯规和罚球

1.发球犯规

(1)发球顺序错误:除每局比赛开始的第一发球外,获得发球权的选手